罕见!陕西电力交易中心“硬刚”华能两公司,直言“串谋”涨电价并出示“红牌”
2025-08-12 16:53 新黄河
如果把时间线拉长,类似售电乱象并非孤例,多地均在加强监管力度。
2021年陕西省开展转供电环节专项整治,检查4876户转供电主体,实施经济制裁2.4亿元,退还15.96万户中小微企业多收电费;2020年8月,四川公布的第十二批售电公司目录中,一次性否决4家售电公司的备案申请,原因均为专业人员、验资报告等不符合准入要求;2024年至今,浙江在电力市场化交易中就设置了零售价格封顶条款,目的也是限制售电公司的购售价差,进而限制售电公司的利润。
专家表示,2015年《关于推进售电侧改革的实施意见》(业内称“9号文”)出台前,电力行业“发输配售”一体化运营,用户无选择权,电价由政府核定。改革后,发电侧放开、新能源激增,售电公司作为“中间商”登场,理论上可通过“集中采购—分散销售”为用户提供低价电、推动清洁能源消纳。
改革初期,售电行业确实经历过“黄金时代”,掌握信息与资源的企业靠价差赚得盆满钵满,用户也因首次获得“用电选择权”而雀跃。但随着全国售电公司数量一度突破万家,行业逐渐陷入“内卷困局”。近三年,超千家售电公司因违规或经营不善被强制退市,行业洗牌进入深水区。
业内认为,售电行业的乱象,本质是“改革红利”与“监管滞后”及企业逐利交织的产物,但危机中亦藏转机:将行业重新拉回服务用户的本质。一个健康的售电市场,需要的不是“劣币驱逐良币”的恐慌,而是“良币驱逐劣币”的生态,这需要监管部门的严格执法、企业的自律创新,更需要每一位用户的理性选择。
(新黄河记者:苏冉)
来源:新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