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抗抑郁药使用:破除误解,科学治疗

2025-08-13 15:32   山东药品监管

  抑郁症是一种以持续情绪低落、兴趣丧失为核心症状的心理疾病,常伴随认知功能损害、躯体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倾向。药物治疗是抑郁症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通过调节大脑神经递质的浓度,帮助缓解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等症状。然而,许多人对抗抑郁药存在误解,比如过度担心成瘾性、不良反应等,应正确认识和使用抗抑郁药。

  一、常用抗抑郁药有哪些?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如氟西汀、舍曲林、西酞普兰,通过增加大脑中5-羟色胺浓度发挥作用,口服吸收良好,生物利用度较高。较其他抗抑郁药,避免了心脏毒性和体位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耐受性较好。

  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如文拉法辛、度洛西汀,同时调节两种神经递质,适合症状较复杂的患者。

  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如阿米替林、多塞平,疗效确切但不良反应较多,主要不良反应有口干、便秘、尿潴留、视力模糊、眼内压升高等抗胆碱作用,此外具有一定的心脏毒性,老年患者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心力衰竭、心肌梗塞等。

  其他:如米氮平(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异性5-HT能抗抑郁药)、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等。根据患者症状、耐受性等选择合适的药物。

  二、抗抑郁药多长时间起效?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