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盐碱地上稻浪滚 万亩荒滩变良田——榆林市榆阳区盐碱地综合治理观察

2025-08-15 14:20   陕西日报

  田野上,昔日泛白的盐碱荒滩已被绿意盎然的连片稻田替代,蟹苗和小龙虾不时探出头,搅起一圈圈细小的涟漪。一幅生机勃勃的“稻渔共生”画卷,正在榆林市榆阳区缓缓铺展。

  曾经白茫茫的盐碱地,一度被视作农业的“禁区”。如何唤醒这片沉睡的土地?榆阳区给出了答案——“科技改良+生态治理+产业驱动”。

  近年来,榆阳区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土壤肥料工作站等单位,开展盐碱地改良试验,通过“以水压盐”“生物改良”“有机培肥”等综合治理举措,逐步降低土壤盐碱度。随着科技赋能和生态治理的深入推进,原先的重度盐碱地逐步改良为适宜水稻生长的“水良田”。

  8月8日,在鱼河镇水稻种植基地,技术人员在进行水样采集,现场测定pH值。后续,这些水样还会被带回实验室进行更专业的检测。

  “2024年以来,我们公司对鱼河镇、上盐湾镇、鱼河峁镇3个镇4个点位的盐碱地水质进行检测,每个月在固定点位检测一次。从前两次的检测和化验结果来看,水质的pH值、全盐量、重金属含量都有明显改善,适合水稻种植和稻蟹养殖。”榆林科立威生态环境检测有限公司负责人黄玉安说。

  土壤改良只是第一步,选育适合盐碱地种植的作物才是关键。榆阳区引进了耐盐碱水稻品种。这些水稻品种能在含盐量0.3%至0.6%的土壤中正常生长。

  “刚开始试种时,大家心里没底,没想到第一年亩产就达到了400公斤。”榆阳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人说。如今,经过优化种植技术,部分地块亩产已突破500公斤,稻米品质优良,市场供不应求。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