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我们的抗战|徂徕烽火:星火从这里亮起,终成燎原之势

2025-08-15 15:32   大众新闻·齐鲁壹点

  160多位战士们穿的服装各式各样,有穿棉袍的,有穿大褂的,还有穿制服的。手里的武器更是五花八门,有步枪和匣子枪,有“汉阳造”,也有“老套筒”,还有的人拿着大刀、长矛等,相同的是,战士们心里都憋足了一股热乎劲儿。

  黎玉站在高处,宣布成立“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红军干部洪涛任司令员,黎玉兼任政治委员,省委宣传部长林浩兼任政治部主任。洪涛高举驳壳枪,向天鸣放三响。“誓死不当亡国奴!”起义的口号声、欢呼声响彻云霄,在山谷中久久回荡。

  “老百姓听到起义的消息,奔走相告:徂徕山有了八路军,就有了主心骨,有了把日本人赶出去的希望。”宋元明说。

  起义队伍组织起来以后,吃饭、住宿一度成了突出问题。天寒地冻,部队缺少棉被,官兵们经常吃不饱肚子。于是,有许多起义战士变卖家产以纾国难。

  “最多的时候,姥爷家一天能做14顿饭。”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战士朱毓淦(又名“朱玉干”)外甥王庆军回忆,起义时他姥爷家成了同志们的联络点和食宿处。姥姥为起义的战士摊了一摞又一摞的煎饼,对很多起义战士印象深刻。

  “姥姥说,黎玉的下巴是尖尖的,林浩经常穿着大褂,所以大家都叫他林大褂。”王庆军缓缓讲述道,后来,朱毓淦还动员家人卖掉了自家的二亩地,全部买成粮食,送到部队去。

王庆军讲述姥爷朱毓淦的往事

  点燃山东抗日烽火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