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街道:书院+实践 让文明成为看得见的风景
2025-08-16 10:26 海报新闻
“以前宣传文明,贴标语、发传单,效果有限。现在用咱龙泉人自己的文化形式来讲,大家才真能听进去、记在心里。”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任老师说。街道深挖本地文化资源,把文明理念装进面塑、竹编、北辛土陶、剪纸等“文化容器”里,用灵动指尖赋予传统技艺新内涵,借艺术巧思传递文明价值,使古老非遗成为文明传播的鲜活载体。
传统节日更是传播文明的好时机。清明时,不搞单纯的祭扫活动,而是在献上鲜花、鞠躬缅怀之外,同时讲解“绿色祭扫”的意义;重阳的“敬老百叟宴”,老人们围坐在一起共享文化盛宴、闲话家常;春节写春联,除了“福”字,更融入了“邻里和睦添暖意”“文明新风满家园”等理念……这些带着“龙泉味儿”的文化表达,让文明理念有了温度和传播力,从书院的小课堂走进了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
把文明实践化作可延续的传播力
“文明不是一阵风,得有让它扎根生长的土壤。”街道负责人的话点明了文明延续的关键。龙泉街道的秘诀,是给文明实践“搭架子、铺路子”。建立“社区主理人”“幸福合伙人”制度,让书院不仅是开展活动的场地,更是纽带,多方合力让文明实践从书院延伸到社区每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