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寿光:3000亩“蔬菜硅谷”里的智慧革命
2025-08-18 10:29 大众网
走进基地,10余种形态各异的棚体构成了最直观的“智慧图谱”——高标准日光温室里,传感器实时捕捉温光水肥数据;工厂化智能温室中,机械臂精准完成作物管护;新材料高温大棚通过特殊材质实现光热自主调控;滑盖式大棚可根据天气自动开合顶部……这些看似“形态各异”的棚型,实则是智慧农业“按需定制”的生动实践。
“传统大棚靠经验,这里的大棚靠数据。”基地技术人员指着一栋工厂化智能温室介绍,这座由赵春江院士团队规划设计的8万平米单体智能温室,藏着一套“节能密码”:基础下挖设计减少地面传热,智能外保温系统根据时间随温度自动升降,空气能热泵与日光温室余热回收技术联动,从根源上破解了冬季生产“高耗能”难题。“理论计算,比荷兰模式降低耗能一半以上。”
在模块化组装日光温室里,智慧化体现在“细节管控”的极致。墙壁内嵌的温度传感器每30秒刷新一次数据,当监测到室内温度超过一定温度,通风口便自动开启;湿度传感器与喷雾系统联动,确保空气相对湿度稳定在60%-70%的作物最佳区间;土壤墒情传感器则实时传输水分数据,联动水肥系统实现“缺水即补、不旱不涝”。
8000平米的研发中心是这些“智慧棚型”的“大脑中枢”。这里不仅能为10余种棚型提供试验验证与数据采集服务,更通过可视化温室集群智慧管控云服务托管系统,实现了全基地生产管理的“云端化”。技术人员在中控室轻点屏幕,即可远程操控任意大棚的灌溉、通风、补光设备;系统自动生成的“生长报告”,会标注每株作物的生长周期、施肥记录、病虫害情况,让种植从“看天吃饭”变为“知天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