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失眠拖垮医者!请关注医生的“睡眠账户”
2025-08-19 14:35 海报新闻
医护人员的失眠往往具有职业特殊性,需要学会识别这些隐蔽信号:入睡潜伏期延长是最常见的表现,躺下后大脑反复运转,超过30分钟仍无法进入睡眠状态;早醒则多与职业压力相关,凌晨3-4点突然醒来后,难以再次入睡;还有部分人表现为睡眠维持困难,夜间频繁因“担心错过急诊电话”而惊醒,致使深度睡眠占比严重不足。
当失眠持续超过两周,伴随白天注意力涣散、情绪易怒等症状时,就需要主动干预,避免发展为慢性睡眠障碍。
科学应对,中西医结合改善睡眠质量
面对失眠困扰,需多管齐下科学应对。首先应建立健康的睡眠卫生习惯,保持固定的作息时间,睡前1小时避免使用电子设备,营造黑暗、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适度的运动(如瑜伽、慢跑)和正念冥想能有效缓解焦虑,帮助身心进入放松状态。
对于长期受失眠困扰、经生活调整后仍无改善的,可以适当服用一些药物来调节睡眠,如创新中药益肾养心安神片。研究表明,该药可保护脑神经元功能和结构,改善机体应激状态,具有镇静、催眠的作用,同时可增强记忆、抗疲劳,能系统改善睡眠,调控睡眠-觉醒周期,并且临床应用安全性良好。
此外,数字化认知行为治疗(CBT-I)作为一种被广泛认可的心理干预技术,已被证明可降低失眠慢性化率,通过改变患者的负面思维模式来帮助他们更好地处理压力源。当然,具体使用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结合个体体质辨证调理。
社会共护:为医者搭建“安睡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