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筝鸣时评丨让幸福河湖成为潍坊的“城市会客厅”

2025-08-20 17:31   大众网

  治水不是“花钱工程”,而是“投资行为”。潍坊用一组数据给出佐证:47个重点水利项目完成投资14.58亿元,撬动的是生态、产业、文旅多重收益;昌邑市把河湖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算得明明白白,388万元生态清洁小流域交易金额让“好空气”也能上市;更有“水银行”上线,6800万立方米水权、34笔交易、734万立方米水量,把沉睡的水指标变成流动的资产。当“绿水青山”可以抵押贷款,当“生态红利”可以折股量化,幸福河湖就不再是“公益标签”,而是“富民账本”。潍坊的实践告诉我们:水生态的价值实现,关键在制度设计,核心在金融赋能。

  从“景观河”到“文化河”,IP打造让每一条河流都“会讲故事”

  很多城市把治河做成“贴瓷砖”——河道硬化、栏杆刷漆、灯带一亮就算完工。潍坊则把河流当“城市会客厅”来布置:沿河100余处景点、40余处水利工程被串珠成链,“沿着河湖游潍坊”10条线路上线即火;16处水利设施打开大门,10万人次打卡;寿光、安丘、昌乐三处河湖长制主题展馆、寒亭水动力主题乐园年接待近10万人;“文化河长”李存修们用脚步丈量潍水,用《潍坊河湖文化》续写现代版《水经注》。当河流成为文化IP,当乡愁可以被二维码扫描,水就不再是“H₂O”,而是“城市记忆+流量密码”。

  从“千村百河”到“全域幸福”,让治水的终点抵达“人的幸福”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