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谈|从一辆新能源汽车的旅途中看山东的“链”变
2025-08-20 17:59 大众新闻
还记得曾经那句“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的广告标语吗?电池电量一直是每个智能设备的焦虑之源,用户无时无刻不在担心续航问题,生怕它在关键时刻“熄火”。新能源汽车更是如此。可以说谁能解决“续航”之痛,谁就在一定程度上占领了“用户心智”。

在枣庄,丰元锂能的工程师们则沉浸在微观世界,攻克着电池的“芯”事。“客户想要十分钟充满电,还想要跑一千公里,矛盾吗?我们必须从正极材料上找答案。”他们手中的高压实磷酸铁锂,密度每提升0.1,都意味着无数次的试验。最终,压实密度超过2.6 g/cm³的突破,让“充电10分钟,续航600公里”从梦想照进现实。
在产业链上,如果说,站稳脚跟靠技术升级,那么拓展版图则是发现别人看不见的机遇。特来电副总裁赵健现场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我一位同学买了一台电动SUV,喜欢越野。在跑山路的时候,底盘与石头经常发生磕碰,虽然没伤害到电池,开还是正常开,但是破坏了电池与旁边元器件、防护壳的结构,继续颠簸、碰撞,就造成温度温差变化,这种情况在特来电的充电网大数据都能得到监控,从而保障汽车和电池的安全。现在的特来电已不再称自己为“充电桩企业”,他们画了一张更大的图:充电网。就是把每一个充电终端植入芯片、大数据,连接成一个网络,从而实现有序充电。充电网对上链接着新能源和大电网,对下链接着新能源汽车,是一个全新的新型基础设施网络,但又何尝不能说,是又一条新形态下的产业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