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健康焦点:守护记忆之门 点亮生命之光

2025-08-22 09:52   人民网-人民日报

  图①:上海市浦东新区洋泾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记忆咖啡馆”,老年志愿者在与顾客交流。

  杨卫群摄

  图②:北京市昌平区东小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记忆门诊,一位患者在医生指导下做认知康复训练。

  宋佳茵摄

  认知障碍是一种因大脑病变带来记忆、语言、逻辑等认知功能异常的疾病,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和行为能力。据估计,我国60岁及以上人群中,有认知障碍患者5300多万,其中轻度认知障碍患者3877万,痴呆患者1507万。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和人均预期寿命的提高,我国认知障碍患者数量增长,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挑战。认知障碍发病隐匿,当前仍然面临公众认知不足、早期筛查率低、专业照护资源稀缺等问题。从早期筛查、照护服务到社会支持,各部门和机构有哪些举措?如何更好地关心关爱这一群体?京沪两地作了务实探索。近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社区记忆门诊担纲筛查治疗职责,专业机构承接照护重任

  “近几年您记东西变困难了吗?”“反应变慢了吗?”在北京市昌平区东小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层的记忆门诊,68岁的潘阿姨在社区医生黄洁的协助下用平板筛查设备做记忆和睡眠测评。测评结束后,根据测评结果,潘阿姨又在康复治疗师的帮助下进行了认知康复训练和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这是一种神经调控治疗,能够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与神经可塑性,改善失眠和记忆力下降等情况,两周左右为一个疗程。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