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港口日照港|云端“微平台”,维保“大智慧”
2025-08-22 10:23 海报新闻
那段时间,团队成员相互打气,吃在现场、住在实验室,创新研发边缘数据采集终端,打破国外设备厂家的数据壁垒,解决数据“卡脖子”的难题。
同时,清晰梳理出600余个维修小类设备参数,深度融合日照港过去10年设备运行数据,整合流动设备全生命周期运行数据,构建包含上百类参数、超40万条记录的海量标准化数据库。开展超千种故障特征匹配工作,开发600余种特异算法,搭建起专业预测算法库,形成7级港机维修知识图谱,能够精准预测关键部件的剩余寿命。
模型迷路?“土办法”解决“大难题”
有了数据“米”,算法“锅”却屡次碰壁。
“我们最初尝试了多种算法大模型,但效果都像雾里看花,导入数据后,故障预测范围过于宽泛。”房鲁韬向记者解释道,“它可能提示你要检查整台设备,却无法精准定位到某一颗螺丝……”
DeepSeek的横空出世,为项目带来转机。要将这样一个强大的通用模型,“驯化”为能精准诊断港口流动设备的“专科医生”,其难度远超想象,算法适配、模型精调、本地化训练……一系列复杂过程摆在面前。
面对挑战,团队成员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夜以继日地投入到算法优化与模型训练中,不断调试参数,反复验证结果,力求找到最优解。
“参数不对,再来”“偏差太大了,必须找到原因”……失败,成为那段日子最常造访的“客人”。精心设计的算法组合导入新模型,运行结果却南辕北辙;调整数百个超参数,预测精度却进展缓慢;好不容易拟合装载机的数据,换到正面吊上又“水土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