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身份证”、保险托底......山东特色畜牧业如何长出“金链条”
2025-08-22 07:50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科技打底 链条增值 协同兜底
“土味养殖”背后藏着一条特色价值链
2024年,山东特色畜牧业全产业链产值达1680亿元
临朐鹅肝溢出醇厚香气,单县羊肉汤翻滚出奶白色浓汤,煎至五分熟的高青黑牛肌理粉红……
这些刻着齐鲁地域印记的畜牧名吃,正不断给大家带来舌尖上的幸福感。
多年来,畜产品消费结构一直以猪肉、禽肉为主,“无猪不成席、无鸡不成宴”是百姓日常饮食的写照。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近些年牛羊肉和特色畜产品等的消费量加速上升。
这背后,藏着怎样的特色畜牧业发展密码?
8月20日至21日,全省特色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现场推进会在临朐召开。记者跟随采访发现,让“土产”变成“特色”,让“特色”长成“产业”背后,是科技打底、链条增值、协同兜底的共同之力。
1 从“土味养殖”到“科技武装”
特色就是竞争力、就是生命力。特色畜牧业的进阶过程中,科技对全环节的深度赋能,正不断颠覆人们对传统畜牧业“土味”的固有认知
对于产业发展尤其是农业产业来说,特色就是竞争力、就是生命力。
我省特色畜禽种质资源丰富,既有以莱芜猪、鲁西黄牛、小尾寒羊等为代表的地方品种,又有以驴、兔、鹅、蜂等为代表的特色畜种,且养殖历史悠久、品质特性突出。
特色畜牧业的进阶,首要的就是从这些“品种基因”的保护和重塑做起——不是简单复制传统养殖经验,而是用科技提升保种育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