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身份证”、保险托底......山东特色畜牧业如何长出“金链条”
2025-08-22 07:50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特色畜牧产业要做大做强、迈向更高质量发展,“生态协同”是不可忽视的——不是企业或农户的“单打独斗”,而是政府、企业、农户构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让产业红利能穿透产业链,流到最基层的从业者手里。
为降低农户养殖风险、增强抵抗市场风险能力,单县通过“政府、银行、保险、农担”的相互配合,创新推出了肉羊养殖保险产品。每只羊保费40元,养殖户只需自缴保费12元,其余28元由财政补贴。在保期间,由于疾病、疫病、自然灾害等直接造成肉羊死亡的,每只羊最高可赔偿1000元。
临朐在朗德鹅产业发展过程中,积极推广“企业+合作社+养殖基地+农户”的养殖模式,龙头企业给养殖户统一提供种苗饲料、技术培训、防疫消毒、宰杀加工、回购销售等服务,有农户算过一笔账:一个养殖棚一次能养2000只鹅,一年能养殖8—10批,平均一只差不多卖到20块钱,全年收入将近40万元。
这些做法,本质上都是在构建“产业生态网”:企业有技术和市场,农户有农事基础和劳动力,政府搭平台、定规则,让每个参与者都能在链条上找到自己的位置。这种“共生关系”,打破了“企业赚大钱、农户赚小钱”的怪圈,更能让特色畜牧产业扎根土地、持续生长。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记者 毛鑫鑫 设计 巩晓蕾)
责编:姜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