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大禹文化③丨大禹的“生态观”

2025-08-22 16:01   大众网

  治水成功后,大禹并未止步于灾后恢复,而是建立起了生态保护制度。《逸周书·大聚解》记载的“禹禁”具有里程碑意义:“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遄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这是一种根据生物生长周期设定的禁伐、禁渔的“休养生息”制度,要求春季草木萌发期禁伐、夏季鱼鳖繁殖期禁渔。如此一来,既保证了生物种群的自然繁育,又为人类后续利用提供了可持续基础,诠释了“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生态哲学。

  作为中国颁布最早的保护生态的法令,这一典则史称“禹禁”,与现代系统完备的法律法规相比,虽简单朴素,却抓住了生态保护的核心——通过约束人类行为来维护生态平衡。最终,大禹的生态实践促成了“山川鬼神,亦莫不宁,暨鸟兽鱼鳖咸若”的和谐局面,让鸟语花香鱼虾欢跃的生态美景与人类生存需求形成良性互动。

  大禹的生态保护实践是中国最早的生态文明雏形,其所体现的休养生息思想、“草木-山川-鱼鸟”三位一体的生态认知,穿越四千年历史,在今天的禁渔、禁猎、退耕还林等政策中得到延续。

  

责编:郭 超
审签:马宝涛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