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气渐止,秋收启幕!山东大地丰收在望
2025-08-23 17:56 大众新闻·农村大众
在山东一些临水的地方,处暑期间还有放河灯的习俗。此举最初是为告慰亡灵、报父母养育之恩,后又加入祈祷亲人安康、稻谷丰收的寓意。彩纸做的莲花灯,西瓜皮做的瓜皮灯,萝卜剜空制成的萝卜灯,各种河灯顺水流而下,如同银河里的点点繁星。

处暑饮食养生之道
处暑时节的饮食讲究“润燥健脾”。多地民间流传着“处暑吃鸭”的习俗,北京人偏爱百合鸭汤,南京人钟情盐水鸭,闽南地区则盛行用鸭肉炖四物汤。
这种习俗背后是中医“以食代药”的智慧——鸭肉性凉,能缓解“秋燥”带来的口干舌燥。现代营养学也发现,鸭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对心脑血管有益。

山东作为全国肉鸭养殖生产第一大省,聊城、滨州、临沂等地都是规模较大的肉鸭养殖区。神仙鸭子、四喜鸭子、御府鸭块等名菜可谓经典。
“处暑秋梨最养人”。眼下,滨州阳信县10万亩鸭梨陆续成熟上市,圆润饱满的梨果挂满枝头。近年来,阳信县引进“媚梨”“新梨七号”等新品种,全县鸭梨年产量20余万吨,带动产值超过9亿元。

山东地区还有句民谚——“处暑酸汤灌,秋虎不下山”。意思是在处暑时节,如果喝了酸汤,就能有效抵御“秋老虎”的余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