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新闻周刊丨人工智能的滥用,到底怎么治?

2025-08-24 06:40   央视新闻

  声音和形象被AI合成滥用的事儿正变得越来越多。比如本周,奥运冠军全红婵、王楚钦等人的声音被AI克隆,卖起了所谓的“土鸡蛋”。不少配音演员也站出来维权,因为他们赖以生存的声音,如今可以被AI一键复制,随意地使用。

  这不禁让我们越来越担心,当我们的声音和面容到了如此轻易被人挪用的地步,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该如何维系?AI的发展速度正越来越快,我们该如何用监管和立法守住底线?《新闻周刊》本周关注:人工智能的滥用,到底怎么治?

  AI换脸、声音克隆等合成技术滥用

  让“耳听眼见”未必为实

  这是配音演员孙晨铭的原声,而这段,是某自媒体账号通过AI克隆其声音生成的配音作品。如果没有提示,谁能分辨出两者之间的差异呢?也是在最近,孙晨铭还发现,一家房产公司同样未经授权,就对他的配音作品进行了AI克隆,用在了公司的企业宣传片中。

  声音被AI克隆,并被用于各种各样的商业场景,对于孙晨铭和同行们来说,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儿。有人给孙晨铭发来民法典的法条,声音权和肖像权一样,是公民不可侵犯的权益。于是,不少配音演员自发到那条企业宣传片的评论区集体留言,压力之下,这家房产公司,向孙晨铭支付了版权费用。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