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新闻周刊丨人工智能的滥用,到底怎么治?

2025-08-24 06:40   央视新闻

  推进生成式人工智能标识制度的建立,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而在专家看来,中国在该领域的立法起步相对较早,2023年施行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就在世界范围内,在相关法规中首次明确提出生成式人工智能标识义务。

  在专家看来,即将实施的《标识办法》,还只是一个规范性文件,在整个立法体系中位阶较低。如果站在更高的维度观察人工智能立法,安全、隐私、公平等都是必须直面的核心问题。今年,人形机器人行业进入快车道,机器人逐渐与人实现面对面,甚至是接触式交流。在深圳的一家养老机构,养老机器人,不仅可以带老人跳舞,扶着走路,还能陪打乒乓球、递水等,可谓多才多艺。面对着养老新朋友,有老人既兴奋又担心,机器人真的安全吗?

  经过多年探索,我国已初步构建起涵盖多层次、多维度的人工智能法律框架,但仍需要一部具有统领性的人工智能高位阶立法,予以统一规范。在国务院公布的2024年度立法工作计划中,曾明确“预备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人工智能法草案”,而《全国人大常委会2025年度立法工作计划》的相关表述则是,“人工智能健康发展等方面的立法项目,由有关方面抓紧开展调研和起草工作,视情安排审议”,显然,一部中国的人工智能法,正在加紧推进之中。

  对于人工智能,有人把它比作是潘多拉魔盒,在释放出无限可能的同时,也会带来难以预知的风险。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