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济南市“四普”正在进行 新发现文物延伸济南的历史文脉

2025-08-21 09:00   爱济南新闻客户端

  这座渡槽始建于1975年,1977年完工。当时,为了解决柳埠公社山区群众的饮水和农田灌溉问题,柳埠公社调动附近60多个村庄的上千名石匠、壮工,历经两年的艰苦奋战,建成了这座全长95米、宽3米、高约24.5米、架空40多米的两用桥。渡槽由全石结构建成,无论是上层还是底层都十分壮观,设计巧妙地融合了美观与实用性。渡槽为块石砌成,呈三角形,中间有约120度角,拐角处与一座山脊相连,一侧渡槽为五孔拱形桥,一侧为四孔拱形桥。渡槽上可行人,下可走水,侧面镌刻着“愚公移山,自力更生”8个大字,桥头立石上刻有“战山河专业队”“一九七七年建”的字样,彰显着鲜明的时代特色。

  群英渡槽不仅是实用的水利工程,更象征着山区人民的团结和勤劳,是济南地区的重要红色遗迹。它见证了柳埠公社及其人民的奋斗历程,至今仍为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显示出这座有着独特历史文化特色的工业遗产的价值。

  在正在进行的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济南市将群英渡槽列为比较重要的新发现。而这处新发现只是此次文物普查中的代表之一,还有一定数量的新文物被发现,显示出我市文物资源底蕴的深厚、种类的丰富。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