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之光 我们来守护
2025-09-05 09:40 海报新闻
2025年2月8日凛冽的寒流席卷着鲁西南大地,济宁的温度骤降到零下10摄氏度。寒风吹着口哨,似乎在催促着每一个行色匆匆的路人,仿佛连阳光都被这股不近人情的冷空气冻住。文物普查专家老魏穿上厚厚的羽绒服,下意识地紧了紧围巾,只留下一双眼睛在寒风中闪烁,远远地挥着手道:小董,抓紧上车,咱们出发。
这场行动,始于日前的一通电话。2月7日接到曲阜市陵城镇某村苏姓老人上报线索,反映该村有一座简易的石桥,由多块石碑搭建而成,年代久远可能是文物。老魏得到消息后,立刻有些迫不及待了。老魏是济宁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专家成员,是济宁市金石学会行走的“字典”。他深耕济宁文物保护事业20余载,对碑刻文物可谓是如数家珍,深知每一块残石都可能藏着文明的密码。今天的出行就是要核实老人说的文物情况。
下午3时,我们抵达了目的地。这是一个300多户居民的小村庄,规模不大,但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农村生活气息浓厚。村口伫立着一位银发老者,七旬高龄却腰杆笔挺,如雪中古松。今天的大风也丝毫没能撼动老人的身躯。老大爷遥遥地向我们挥手,活像个刚吃了蜜的孩童,高兴极了。见普查队下车,老人咧嘴一笑:“可把你们盼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