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新发现|陶南山馆:避乱而建的古籍庇护所
2025-08-06 11:54 大众新闻客户端
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中,位于泰安肥城的陶南山馆作为重要新发现悄然进入大众视野。这座曾隐匿于乡野的院落,是清末著名的私人藏书楼——海源阁在肥城的藏书地。它是清末藏书世家躲避战火为典籍寻觅的栖身之处,更承载着中国古籍文化的薪火相传,成为跨越百年的文化见证者。

乱世筑馆:
为古籍寻一处安身地
陶南山馆的诞生,始终与“守护”二字紧密相连。清咸丰四年,太平天国运动的烽火逼近聊城,海源阁第二代主人杨绍和望着家中珍藏的万卷古籍,焦灼万分。彼时,作为清末四大藏书楼之一的海源阁,已汇聚无数宋元珍本,若遭战火侵袭,将是中华文化难以估量的损失。
“事危矣,子父子谊应徇(殉)国。然明德达人,不可无后……子盍奉母挈子往居之,而后驰纾父难也可。”岳父傅秋屏的一句话点醒了他。杨绍和随即把目光投向聊城百里之外的肥城——这里地处陶山之南,“境僻而山匝,土沃而民纯”,恰如乱世中的世外桃源。于是,在肥城西南的“华跗庄”(今王庄镇花园村),陶南山馆应运而生。
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海源阁藏书研究专家丁延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杨氏信奉“大乱居乡,小乱居城”的观点,长久保存自己辛苦收藏的典籍,陶南山馆这座以方位命名的院落,从一开始就肩负双重使命:既是杨氏族人躲避战乱的居所,更是古籍的“避难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