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新发现|陶南山馆:避乱而建的古籍庇护所
2025-08-06 11:54 大众新闻客户端
海源阁最后一位主人杨敬夫曾回忆,家族遵循“书分两份”的祖训,聊城故居仅藏四成,其余六成珍贵典籍皆存于陶南山馆,由此可见,陶南山馆当时的藏书量比海源阁还多。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这座别院成了古籍最安全的港湾。
匠心独运:
藏于建筑的文化密码
踏入陶南山馆,仿佛能触摸到百年前匠人的巧思。肥城市文保中心文物保护科科长孙健曾多次实地勘察,她眼中的陶南山馆,是北方庭院建筑的精致范本。
原占地78亩的五进院落,如今虽只剩28亩,却仍能窥见当年的恢宏。拱形大门平顶上曾有的垛口,暗合防御功能;二进院“归瓻斋”的柱础上,一只蝙蝠口衔双桃的浮雕栩栩如生,“蝠”与“福”谐音,暗藏“福寿双全”的祈愿。再往后的厚遗堂更显深意,四根檐柱柱础上“长毋相忘、福禄未央、富贵无极、宜尔子孙”的刻字,是主人对家族延续、繁荣昌盛的祈愿。陶南山馆三至五进院均为四合院布局,每一进院落都设有东西厢房,四进、五进院落曾是藏书楼,三个院子建筑格式一致,这种“一楼三院六厢房”的独特格局,彰显出与众不同的建筑风格,在北方庭院式建筑群中独树一帜。
文脉流转:
从藏书楼到时代见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