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头版聚焦潍坊创新实践:科技风筝飞向未来
2025-08-26 09:20 经济日报
潍坊风筝,世界闻名。找准风向,把握力道,放风筝的智慧如今正牵引着这座城市的产业升级。深耕产业的定力是潍坊的手中线,干事创业的魄力和初心是凭借力。
“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潍坊当下之急,也是未来的出路所在。”潍坊市委书记刘运说,牵住了创新这个“牛鼻子”、走好了创新这步“先手棋”,就能在现代化建设中占领先机、赢得主动。
这份紧迫感,已转化成为潍坊特色的创新实践与路径。
行业痛点即创新起点
怎么创新?摆在潍坊面前的现实如硬币两面。
一面是产业实力雄厚:全国41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37个在潍坊实现规模化发展,规上工业产值、营收双超1.1万亿元;蔬菜产销量全国第一。另一面则是创新短板:高校院所偏少,科技金融服务待完善,缺乏顶尖实验室和高能级平台,人才吸引力相比一线城市亦有差距。
拥有世界级生产车间但缺少世界级实验室的潍坊,该为自己的未来选择怎样的创新道路?
答案清晰而坚定:潍坊的创新不凌空蹈虚,它从车间的机油味和土壤的墒情里长出来,不求“高大上”,但求“接地气”——行业痛点便是创新着力点。
安丘博阳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是潍坊智能机器人产业链链主企业。站在山东泰山啤酒桶装原酿智能化装车系统示意图前,总经理闫冰算了笔账:此前需要24个工人每天两班倒干活;使用自动化啤酒装车机后,每班次只需两名工人各操作一台机器,2年至3年便可收回投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