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根脉,见初心:济南市博物馆革命文物的保护与传承
2025-08-26 11:39 海报新闻
每一件得以在博物馆中诉说历史的革命文物,其背后都凝聚着无数寻访的脚步、守护的初心与托付的信任。它们从烽火硝烟中走来,或深藏于民间角落,或散落于历史尘埃。正是通过持之以恒的抢救性征集、科学严谨的保护修复,以及那些深明大义、无私捐赠的革命先辈后代和各界人士的赤诚之心,这些承载着民族记忆与精神火种的珍贵遗存才得以穿越时空,重焕光彩,并最终成为我们讲述革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的坚实基石。
济南战役是解放战争中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大规模城市攻坚战。建馆之初,馆党支部对征集和收藏革命文物做了全面规划,采取抓住重点、逐项征集的工作方法,首先把部队作战的资料和文物征集起来,再征集其它文物,这个任务落在孙康宁和王建浩两位转业干部身上。除在济南地区和驻军征集外,曾先后四次赶赴福州军区,三次到南京军区,每次行程都超过一千公里。他们跋山涉水,深入山地营房和海防前哨,访问了参战部队三十多个师以上单位,二十多个团级单位,八十多个地方单位。在部队的支持下,他们查阅部队的战史和有关资料,召开老同志座谈会,并访问了英雄人物和有关同志200余人,为革命文物征集与保护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77年5月,博物馆人辗转江苏无锡找到当年“济南第一团”“英雄连”指导员彭超同志,他向博物馆捐赠登城第三名英雄滕元兴战前手写的“决心书”。这是一张微微发黄的纸张,当年小战士咬破手指按的血指印已变得乌黑。但由于彭超同志的用心,这件具有特殊意义的文物得以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