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间站“太空芭蕾”的幕后:16载攻关、14载“履职”
2025-08-26 14:57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上海8月26日电 题:中国空间站“太空芭蕾”的幕后:16载攻关、14载“履职”
中新网记者 郑莹莹
在距离地球400公里的轨道上,(载人或货运)飞船以毫米级精度与中国空间站组合体顺利对接,实验舱段通过优雅的“太空转体”如期完成空间站“T”字构型的建造,这些“太空芭蕾”的背后有中国空间站对接与转位技术的默默支撑。
2024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26日在沪揭晓,其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以下简称:八院)的“中国空间站对接与转位机构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技术发明奖特等奖。

2002年的对接机构研制场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供图)
起步:16载研制考验
交会对接,是中国空间站建造及在轨常态化运营的关键一环,对于实现空间站的多向组装、舱段扩展等至关重要。
1992年9月,中国确定载人航天“三步走”发展战略,对接机构技术是实现工程第二步要突破的核心关键技术之一。
1995年初,八院成立对接机构研制队伍,当时团队仅7人。
历经十几载探索,八院科技委常委张崇峰带领团队交出异体同构周边式对接机构的优秀“答卷”。
2011年11月3日凌晨,“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2011年的神舟试验队工作场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供图)
奋斗:迎候大吨位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