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府东街丨菏泽一元“小剧场”如何撬动文化惠民“大能量”?

2025-08-26 17:56   大众网

  这一模式的创新之处在于形成了良性循环机制。政府通过精准购买服务,既避免了“大包大揽”的财政压力,又确保了演出质量;专业机构承办,既保证了艺术专业水准,又避免了外行指挥内行;固定演出周期则培养了观众的消费习惯,形成了稳定的文化消费市场。如今,周五周六到剧场看戏已成为不少曹县市民的生活习惯,6年来“一元剧场”几乎场场爆满,到了节假日,观众要提前几个小时到场买票,有时剧院过道都坐满了观众,真正实现了“花小钱、办大事”的文化惠民目标。

  传统创新,好戏连台,人才辈出展新姿

  曹县“一元剧场”不仅在演出内容上坚持“传统经典+本土原创”双轮驱动,推出《穆桂英挂帅》《五世请缨》等经典豫剧和《父亲》《乔迁大喜》等现代梆子戏,更在六年之间累计演出400余场,成为县级艺术精品孵化平台。多部作品获省级荣誉,如《梦圆“e”裳》入选山东省重点剧目库并荣获菏泽市十佳演艺节目奖。

  剧场的常态化运营还为本地戏曲人才提供了稳定的展示平台,彻底扭转了“人才流失、行当断档”的局面,过去县剧团“一年演不了几场”,如今演员每周至少两场正式演出,表演水平得到显著提升。青年演员王荣花、丁天培、马樱芳等6人先后获山东省红梅大赛一等奖、二等奖;王荣花更夺得第四届中国戏曲(黄河流域)红梅赛金奖,实现了从县级院团到全国奖项的重大突破。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