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硝烟·一张报纸的抗战⑯|萧华的发言为何语惊四座
2025-08-27 07:25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去了这批力量岂不太可惜吗?”议员们震惊之余议论纷纷。议员杨希文乃起立发言:“分局此决定,表示了共产党实行民主的诚意,实无任感佩。虽然这二十五位议员对山东民主运动与本会工作都有很大贡献,一旦退出不免可惜,但是为了贯彻政权三三制原则,我们还是热烈拥护这一决定。”
全体代表遂欣然通过,接着退出的25位共产党议员代表杨涤生发言,表示坚决拥护分局决定,虽退出本会,但今后仍为山东民主运动而奋斗。他在发言最后要求大会允许退出议员立即退出议席。
全场突然静了下来,片刻掌声如雷鸣般响起,纷纷赞佩共产党行为光明磊落。在全体代表持久的热烈掌声中,他们列队离开了会场。随后,大会补选了缺额的党外民主人士。
这为山东抗日根据地政权的“三三制”建设,树立了楷模。
1940年山东战工会成立后,即旗帜鲜明地宣示让人民群众享有政治权利,把按照“三三制”民主改造村政权列为行政工作的中心之一。
1941年前后,山东根据地有统计的71个县政府中,民选的县长占94%。此后,根据地的村级政权大都由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产生了一批庄户县长、牛倌区长、长工村长。
民主选举中,不识字的农民创造了一些简单而有效的选举方法,最有代表性的是“豆选”。
大众日报报道莒南一个村子选举时,这样描写:“每个代表拿着七个豆,从十三个小罐前面走过,罐子上贴好了候选人名,反复掂量,六个豆子才算投进去了,还有最后一粒,在两个罐子中间考虑好久,才最后决定投到了其中的一个。”村民直接选举村政权,是中国基层社会的一场深刻的政治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