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戏曲不断创新“打开”方式
2025-09-23 09:29 齐鲁晚报
纪录片的镜头跟踪拍摄了陈丽君排练其首部原创大戏《我的大观园》的过程,展现了她作为演员的执着与付出。为演好“宝玉被笞”这场戏,她需要从三米高台反复滚落,“疼吗?疼。要做吗?要做!”这种为艺术豁出去的精神,令人动容。即便在首演前日意外扭伤脚踝,她依然坚持登场,忘却伤痛,全身心投入角色,“当时心里咯噔一下,完了!我努力了那么久,我等了那么久,明天要首演了,我脚崴了,你知道那个心情吗?但是我当时想过,不管怎么样,我都一定要上去,明天一定要演出。”最终,她成功塑造了一个触动人心的宝玉,也让观众看到戏曲传承背后所需的汗水、勇气与极致追求。
跨界破圈
创新,是戏曲在当代存续发展的必然路径。片中多个“出圈”案例表明,戏曲创新正朝着多元、立体和深度融合的方向发展。
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正成为戏曲传播不可忽视的“新主场”。第四集“巧‘豫’知音”的主角、豫剧演员谢彦巧,便是借助新媒体力量拓展戏曲边界的典型代表。科班出身、师承名门的她,选择了一条不同于传统院团演员的道路,积极拥抱自媒体。通过短视频和直播,她吸引了近50万粉丝,让天南海北的戏迷在云端共鸣。她清晰地认识到:“登上舞台不再是我触达观众的唯一途径。”她不仅分享表演,更致力于戏曲知识的普及和文化的深度解读,尝试举办融合豫剧表演与文化沙龙的创新活动,其目标明确:“要培养我的观众,是否可以产生文化的消费、精神的买单,戏曲是否可以融入你的生活。”这种主动运用互联网思维推广戏曲的方式,打破了地域和剧种的局限,为戏曲传播打开了广阔的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