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研发河北转化进行时丨一个平台,推动黄骅模具迈向高端
2025-09-23 15:03 河北日报
初红艳教授团队在材料成型、模具设计制造等领域深耕多年,经验丰富。针对汽车上饰板复杂的曲面与结构,团队优化模具分型面设计,确保产品脱模顺利,同时提升了模具使用寿命。
汽车上饰板模具结构复杂,传统加工方式难以满足精度要求。初红艳教授团队引入五轴联动加工技术,实现多面同时加工,提高了模具制造精度。冷却系统设计方面,团队运用模拟分析技术,优化冷却水路布局,使模具冷却更均匀,缩短了产品成型周期,减少了产品因冷却不均产生的变形问题。
模具是工业生产中用于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被称为“工业之母”。小至纽扣、水杯,大到汽车、飞机、高铁,生产这些工业品,都离不开模具。
前些年,包括新林坡公司在内的黄骅模具企业只能生产加工精度较低的中低端模具,并且存在交货周期长、生产规模较小、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
以注塑模具为例,黄骅模具企业的生产加工精度多在0.05毫米左右,交货周期普遍在45天左右,仅能满足我国北方地区对注塑模具需求的5%。
北京拥有大量精密模具加工领域的高端人才和先进技术。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引领下,北京工业大学、北京机电院机床有限公司、北京精雕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积极为黄骅市的智能模具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平台提供技术指导和人才支撑,助力解决中试过程中的技术难题。
通过开展关键技术攻关,目前,黄骅注塑模具企业的加工精度已提升到0.01毫米,交货周期缩短至30天以内。一些龙头企业,已经能够满足汽车、电子、医疗、航天等领域模具加工需求。
强化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