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顶帽子串起一条“头”部产业链
2025-08-28 17:28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白 晓
本报通讯员 王雪妍
全球每三顶运动帽,就有一顶产自这里。青岛胶州市李哥庄镇,年产中高档运动帽、休闲帽近5亿顶,产值约35亿元,产品远销欧美、日韩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作为“中国制帽之乡”,李哥庄镇用一顶顶帽子串起一条“头”部产业链,展现了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实践。
8月25日早上7点,青岛海鼎派昌制帽有限公司车间内,机械臂在激光定位下精准裁切防水面料,电子屏实时跳动着来自欧洲等地的3万顶运动帽订单数据。
企业负责人王浚宇说,这批汽车赛事广告运动帽产品要求5天交付,数字化排产系统自动协调了7家配套企业联动生产。海鼎派昌制帽年出口各式帽子超1100万顶,通过“5G+工业互联网”平台,将传统制帽工序压缩至8小时完成,良品率提升至99.6%。
李哥庄镇制帽业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5年,祖籍山东的香港商人徐滋斌与当地企业合作,成立制帽企业,3年成为行业龙头,并带动家庭作坊生产配件,外地供应商纷至沓来,本土辅料商不断成长,围绕进料、绣花、制线、帽盖、帽扣等制帽行业的上下游产业链逐渐形成。
2008年,李哥庄镇将制帽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制订产业长期发展规划,出台扶持措施,并于2009年获评“中国制帽之乡”称号。
“生产一顶帽子需要18道工序、近10种辅料,之前还得外出采购,后来在家门口就供应齐全。”胶州市制帽行业商会会长陆玉珍说,完善的产业配套让李哥庄镇制帽产业具备了低成本、高品质、短工期的显著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