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中心医院古方新用显疗效 72岁房颤患者腘静脉血栓治疗7天后正常行走
2025-08-28 18:18 滨州市中心医院
72岁的患者张阿姨4年前确诊房颤,心房不规则颤动导致血液流动减缓、淤积,成为血栓形成的“隐形推手”。半个月前,她突然发现右小腿又肿又痛,走路时症状加重,按压腘窝处还伴有明显压痛,来到滨州市中心医院做下肢血管超声检查后,被明确诊断为“右下肢腘静脉血栓形成”。
“房颤患者是静脉血栓的高危人群。”接诊医生杨珊珊解释,房颤时心房收缩功能减弱,血液易在心房内形成血栓;同时,老年群体血管弹性下降、活动量减少,血液黏稠度增加,双重因素叠加下,下肢静脉(如下肢腘静脉)更易因血流不畅形成血栓,若不及时干预,可能导致肢体缺血性坏死,甚至血栓脱落引发肺栓塞,危及生命。
辨证施治疗效显,血痹方7天促再通
考虑到张阿姨年事已高,且合并房颤基础病,医生结合她“下肢肿胀、疼痛、皮温略高,舌暗有瘀斑”的症状,辨证为“血脉瘀阻证”,决定采用经典方剂“血痹方”加减治疗。
血痹方出自传统医学典籍,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核心功效,方中丹参、当归、川芎等药材可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针对血栓形成的“瘀”字精准发力。用药期间,医生密切监测张阿姨的心率、凝血功能及下肢症状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