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从纸间到云端的升级:青岛地铁档案“数字化”成全国企业集团“样本” ​

2025-08-31 08:27   大众网

  2021年5月,在青岛市城建档案馆的支持下,青岛地铁率先在6号线一期工程选择“三站三区间”开展工程档案原生电子化试点,通过引入电子签章,实现工程文件电子化,相比传统纸质档案整理、扫描、归档环节产生费用节约21万元,成效显著。2022年12月,青岛地铁通过智慧工地一体化平台,在三期规划7条线路全面推广工程文件原生电子化,实行工程档案“单套制”管理,目前已覆盖50余家参建单位、210个工点工程,累计生成230万份原生电子文件,年节约费用约2300万元,档案库房面积节约约1000平方。2023年11月,青岛市城建档案馆组织专家验收评审,对青岛地铁智慧工地工程档案电子化工作给予高度评价,认为青岛地铁“实现工程文件与工程进度同步编制、电子档案“一键归档”,形成的电子档案信息著录准确,电子签章齐备,质量符合城建档案归档要求,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引领:“三大变革”淬炼“青岛样板”

  青岛地铁在工程档案原生电子化试点工作取得的成效也获得青岛市档案局、青岛市档案馆的高度认可。并进一步推动档案业务转型,青岛地铁申报了国家档案局第一批企业集团数字档案室试点建设项目,并于2022年5月成功入选。试点工作历经三年有余,青岛地铁企业集团数字档案室系统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多项案例和研究入选国家级和升级档案工作创新案例,档案业务转型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在档案移交、档案介质、档案服务上实现“三个变革”。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