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内容创作者,明起AI生成内容必须“亮明身份”

2025-08-31 19:51   央视新闻客户端

  法学专家建议,首先网络服务提供者要公开算法原理及误判样本数据,提升透明度;其次要设立申诉渠道,允许用户提交证据申请复核,从而保证监管与创作自由的平衡。

  让生成内容看得见查得着 以规范促发展

  据记者了解,截至目前,我国已有490余款大模型在国家网信办完成备案,240余款大模型在省级网信办完成登记,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的用户规模已达2.3亿人。“标识办法”的施行,会对行业、个人用户,以及相关技术的发展带来哪些影响?

  据记者了解,作为我国人工智能领域首部“办法+强标”的组合拳,强制性的国家标准《网络安全技术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方法》将于9月1日与《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同步施行,在监管维度建立审核、监测、追责的闭环机制,在技术维度规范标识体系并预留创新空间。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研究员 支振锋:特别要提出的是这种生成式人工智能治理,我们一系列国家法律法规,还有规范性文件以及标准,一个很重要的治理目的是以规范促发展,通过治理和规范去净化互联网市场,净化网络信息内容、生态空间,从而促进人工智能特别是生成式人工智能,它的规范运用和健康良性的发展,实际上还是通过规范去促进发展的。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