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书院进行时 | 龙窑薪火照乡野!朱家庄以文化蝶变绘就乡村振兴新愿景
2025-09-03 15:01 文明在高新
初秋的淄博,暑气未减。位于高新区四宝山街道朱家庄国际艺术村的龙窑已成为传统文化的“新地标”。500件出自龙窑的陶艺作品泛着窑变的光泽——既有孩童捏制的卡通陶罐,也有村民创作的创意摆件,更有大师手作的精品瓷器。参观者的惊叹声里,谁能想到,半年前这里还是一处闲置厂房?
从“普通村落”到“国际艺术村”,从“文化输血”到“自我造血”,朱家庄的蝶变,藏着乡村振兴的“文化密码”。这场以非遗为笔、书院为纸、产业为墨的实践,不仅让古老技艺在群众手中重焕生机,更让村民捧起“文化饭碗”,蹚出了一条“文化兴村、产业富村”的特色路。
文化破圈:从“非遗沉睡”到“指尖生金”
“无名指蘸釉料点花根,食指中指晕开渐变,牡丹就得有这灵动劲儿。”8月29日上午,在朱家庄国际艺术村的源创工作室里,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张源源的手指在瓷胎上翻飞,不一会儿,一朵立体牡丹便“绽放”其上。身旁,三名村民正跟着临摹陶艺画作《丰收》。谁能想到,三年前,这3名学员还是对陶艺一窍不通的家庭主妇,如今靠做陶艺手工,已实现小额创收。
朱家庄的文化觉醒,始于“非遗+书院”的碰撞。2016年起,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丁邦海、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张源源等20位艺术家陆续入驻,被聘为“荣誉村民”;社区同步打造“薪火文化书院”,先后建设朱家庄陶艺研学中心,新建15米长的“复兴窑”——这座全国名列前茅的现代柴窑,成了非遗传承的“新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