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重走沂蒙红色路 赓续精神血脉魂——“全国文学名家沂蒙行”暨“文学名刊名编创作笔会”在临沂举办

2025-09-04 11:49   大众网

  孟良崮上的历史回响

  6月15日上午,采风团走进孟良崮战役纪念馆。纪念馆内的战壕遗址里,弹壳与碎石保持着1947年的原状。歼敌3.2万人的胜利密码:群众用80万辆独轮车运来的不仅是粮食,更是民心。孟良崮纪念馆19.47米高与纪念馆外墙上镶嵌着194700颗子弹壳的象征意义逐渐具象化。一枚风化弹片,上面隐约可见“1947”的刻痕:“这上面凝结着10.5万烈士的体温。”纪念碑广场上,采风团集体默哀,细雨如泪,冲刷着“孟良崮战役胜利纪念碑”上陈毅元帅的题字。

  红嫂纪念馆的生命礼赞

  6月15日,沂蒙红嫂纪念馆的《妇救会》《金维三》等沉浸式演出中,沂蒙大嫂从带有体温、裹了一层又一层的手绢中拿出家中仅有的2个鸡蛋作为军粮的情节,一下戳中了大家的泪腺,沂蒙人民“最后一口粮当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的大爱情怀得到最真实的体现,“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得到了深刻的阐释。

  在红嫂主体展馆中,明德英的乳汁、王换于的摇篮、李桂芳的脊梁以及她们用身体筑起的民族精神长城,深深地感染着采风团成员。在战时托儿所复原场景前,24个草编摇篮整齐排列,讲解员讲述“沂蒙母亲”王换于抚养86名革命后代、4个亲孙子却夭折的故事,让采风团感受到:这里陈列的不是摇篮,是超越血缘的大爱。

1 2 3 4 5 6 7 8 9 1011 12 13 下一页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