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海上新山东丨鼓足“蓝色动能”,山东向海洋强省进发

2025-09-06 08:29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改革创新是进一步激发海洋发展动力的“关键一招”。山东创新体制机制,健全海洋开发保护制度,建立沿海、流域、海域协同一体的海洋环境污染综合治理体系,探索推进海域立体分层设权,实施自然岸线占补制度。同时,深化海洋经济集成改革,在海洋新业态培育、海域综合利用、海洋园区建设等方面先行先试,加快推动由海洋大省向海洋强省的战略性转变。

  木块拆解、表面打磨、零部件组装……在日照市岚山区的日照京杭林产家具有限公司车间,一件件“大块头”家具接连下线。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地打造的“前港后厂”模式,是该企业选择落户的重要因素。

  日照港岚山港区拥有6个木材专用泊位,年接卸能力1500万立方米,形成了300余家企业的木材产业集群,年贸易加工产值突破100亿元。近5年来,日照港累计投资近430亿元,纳税近76亿元,带动临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利润、利税比重均保持在85%以上。随着日照市港产城融合发展纵深推进,港口、产业、城市正相互赋能。

  统筹港产城融合,是山东坚持陆海统筹,全省域、系统性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的着力点之一。山东把陆海统筹作为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统筹陆海空间布局、生态环境治理、优势产业培育和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陆海一体发展。在统筹港产城融合方面,探索港区、园区、城区“三区互融”,创新设施共建、资源共用、利益共享机制,构建以港兴城、港产联动、产城共荣的港口枢纽经济圈。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