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内外承压,山东国企何以突围

2025-09-07 07:22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今年7月,拉美市场刮起“山东重工风”:在秘鲁,潍柴与莫达萨集团签下合作协议,中国重汽(秘鲁)有限公司揭牌落地;在智利,895辆中通纯电动客车顺利交付。

  当下全球制造业正普遍面临“寒冬”:供应链重构、原材料价格剧烈波动、地缘政治风险交织,国内汽车及装备制造业更是“内卷”加剧,不少制造业企业上半年已陷入亏损困境。

  山东重工能逆势突围,过硬的产品质量是基础,但更关键的密码藏在内部管理机制中:“拆墙组队”,打破权属企业与部门间的“隔离墙”,把“各自为战”的单点优势拧成“抱团突围”的生存能力。

  这种思路转变,本质是对市场竞争逻辑的清醒认知:传统制造企业的竞争,靠产品、靠价格就能打开局面;但在现代全球化竞争中,必须靠生态、靠协同才能站稳脚跟。

  其背后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国企改革接下来往哪里改。

  上一轮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期间,三项制度改革等取得突破,一些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得到有力破除。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乘势而上,健全市场化机制是关键,活力和效率被推至台前。

  活力强不强、效率高不高,在陌生的海外市场上最见高低。企业在海外拓展市场时,最常面对的共性难题就是“各扫门前雪”,彼此之间很难互相借力。为破此局,2021年山东重工从体制机制入手破局,逐步形成“直接协同”“间接协同”“项目协同”“平台协同”四种可落地、可复制的协同模式,解决权属企业之间资源共享不畅的问题。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