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独立调查丨破局农村养老难题的“小城样本”

2025-09-07 09:35   海报新闻

  上午11点,71岁村民张钦岭准时来到“幸福食堂”吃午饭。“两菜一汤,还有馒头,一分钱不用花,有时候还给改善生活。”“中午这顿饭,给俺们省了很大的事。”来吃饭的老人越来越多,“幸福食堂”内很快就充满了欢声笑语。

  同一时间,村民宋绍珍也拿着饭盒来到“幸福食堂”,准备把饭菜打包带走。2012年,她老伴从脚手架上意外坠落,导致高位截瘫。宋绍珍自己的身体也不好,干不了重活。杜玉兰一边给宋绍珍盛饭,一边询问她最近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事情。

  泰山区民政局党组成员、一级主任科员赵兴明告诉记者,围绕农村老年人的吃饭问题,泰山区在有条件的村率先推动建设农村老年“幸福食堂”。在这里,低龄、健康的老年人负责采购、备菜、做饭等工作,同时还承担为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送餐等服务。

  在“幸福食堂”工作的杜玉兰是村里的“互助养老”志愿者,通过结对子的方式帮助村里高龄、行动不便的老人。宋绍珍便是她的帮助对象之一。

  “真是帮了大忙了!”宋绍珍告诉记者,杜玉兰经常到家里帮忙打扫卫生、送饭、打水。家里缺什么东西,也有志愿者帮忙买回来。

  “幸福食堂”的服务对象按照保障型、普惠型和社会型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并按照经济困难人员和特困人员0元/每人每餐、80岁以上老人2元/每人每餐、70岁以上老人4元/每人每餐、60岁以上实行惠老价的标准提供午餐。

  如今,泰山区已经建成老年“幸福食堂”61处。

8月7日上午,王林坡村“幸福食堂”外准备就餐的老人。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