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调查丨破局农村养老难题的“小城样本”
2025-09-07 09:35 海报新闻
这是近年来广受关注的“互助养老”模式的一个缩影。在国家持续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农村养老服务的指导意见》等多项指导意见和养老政策的背景下,各地结合自身特色不断探索,试图不出村、不离乡解决农村老人的养老难题。
海报新闻记者在实地采访中发现,山东泰安、滨州、青岛等地,正在陆续开展农村“互助养老”的探索和实践。
像杜玉兰这样的志愿者并不是白干。根据“互助养老”模式的服务内容、服务时长等,她每次帮扶都能获得相应的积分,可以用来兑换生活用品。
“送一次餐积2分,10分就能换一袋洗衣粉。”让有能力做、也愿意做的“60后”低龄健康老人,去帮助行动不便的“80后”高龄老人,并取得一定报酬,杜玉兰觉得这是件好事。
在泰山区,像杜玉兰这样的志愿者共有562名。作为山东省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区域之一,泰山区共有60岁以上老年人20.21万,其中农村老年人4.06万人,80岁以上高龄老人超过1.2万人。面对农村“子女外出、资源匮乏、服务断层”的困境,泰山区以“互助式养老”为切入点,打通农村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
“我们动员和筛选有一定能力且就业难度大的低龄老人,与失能、高龄、独居老人结成一对一或一对多帮扶对子,重点解决失能和高龄老人的生活起居和饮食问题,提供照料服务。用这种就近、就亲、就便的方式,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老人的养老难题。”赵兴明告诉记者,为充分调动低龄老人、志愿者等群体的积极性,当地建立了“积分+兑换”机制。此外,当地正在探索拿出专门的资金对参与养老服务的低龄老人进行补贴,让他们在互助养老的同时还能有一部分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