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海洋合作发展论坛丨李乃胜:四大前沿方向引领青岛迈向深蓝,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2025-09-08 15:08 海报新闻
在李乃胜看来,当前青岛乃至全国海洋经济都面临从“量”到“质”的深刻转型。他建议,首先,青岛在发展海洋经济时,应该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变。不能再一味追求捕捞量、养殖面积、港口吞吐量等指标,而应更注重单位资源的经济产出和生态效益;其次,从中低端产品向中高端产品延伸。例如,海洋食品不应仅停留在初加工水平,而要面向大健康产业开发功能性食品、生物医药原料;海洋材料也要从结构建材走向医用敷料、组织工程等高端领域;最后,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升级。通过自动化、智能化的海洋机器人、遥感监测、深海探测等装备,减少对人力的依赖,提升作业精度与效率。
“我从这次论坛首次设置的‘深海宝藏’专题中,看到了山东和青岛向深远海进军的明确信号。”更令李乃胜感到欣喜的是,该专题竟由山东省煤田地质局这一传统陆地地质单位牵头,意味着山东地质工作正实现“由陆向海”的重大战略转向。
李乃胜表示,走向深远海不仅是科研课题,更是产业必然,包括深远海养殖、海底矿产资源勘探开发、深海环境修复、远洋高端装备制造等,都是未来蓝色经济的新增长极。“青岛有能力也应当成为我国深远海开发的先遣队和旗帜。”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山东汇聚了全国近三分之一的海洋科研机构和人才。不过,李乃胜认为,这些国字号的大院大所总体上是做海洋调查研究,而未来不应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科学考察,更要主动参与全球海洋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