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从“追星”到“追心”:演唱会为何能成为一座城市“行走的GDP”?

2025-09-10 12:59   海报新闻

  追星,是他去看演唱会的主要原因。“喜欢周杰伦很多年了,他是我的青春。小时候没钱没时间,现在有条件就想去看。”演唱会爱好者刘鑫也同样,她从2024年开始去看檀健次的演唱会。“每一场都会设计不一样的舞台,还会根据粉丝投稿选歌,体验感非常好。”除了追星,她还去了许嵩、邓紫棋等人的演唱会,在成都、深圳、西安、武汉等地都留下了足迹。

  在短短两三个小时里,与周围志同道合的歌迷们一起全身心地沉浸在现场的音乐氛围里,好像按下了生活的暂停键,只剩下纯粹的感动与释放。刘鑫说,更重要的是,能找同伴,交到朋友,聊共同话题。“因为演唱会上,哪怕大家是陌生人也都聊的来,还会无偿分享物料。我在演唱会上大概花了两万多元,我觉得很值。”

  复旦发展研究院发布的《中国青年网民社会心态调查报告(2024)》提出了“情价比消费”的概念,也就是青年消费行为不仅考虑商品本身的性价比,还重视其所能带来的情绪价值。在采访中,不少人表示,对他们来说,演唱会不单单是一场演出,还成为一个短暂的“现实乌托邦”。 演唱会带给人的情绪价值,从抢到票的那一刻便开始蔓延,并会一直持续到演唱会结束以后的相当一段时间。长达数周的倒计时准备,让人怀揣着期待与憧憬,而在演唱会结束后的某日,打开手机相册时,当时的回忆涌上心头,又能重新给予人愉悦感。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