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一半山东在海上,乘风破浪2万亿

2025-09-10 18:38   闪电新闻

  这不是简单的“装卸码头”,而是全球供应链的关键节点,是山东融入“双循环”的战略支点。在日照港,全自动卸船机单机作业效率提升5倍,实现“无人化”操作。在青岛港,桥吊单机作业效率第13次刷新世界纪录,平均每5秒一个集装箱起落。

  这些“硬核”数据背后,是山东以港口为支点,撬动临港产业、航运金融、跨境电商等高端服务业全面起势。从“港口群”到“城市群”,山东正加快建设世界级海洋港口群,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中心。

  向绿而进

  发展海洋经济,不是“掠夺海洋”,而是“守护海洋”。

  山东坚持生态优先,推进海洋碳汇、蓝碳交易、生态修复等制度创新。2024年,全球首个海洋碳中和国际标准由山东牵头立项。在烟台八角湾,市民晨跑时感叹:“海水越来越清,沙滩越来越净”。这不是偶然,而是山东系统推进海洋生态保护的成果。黄河三角洲“太空芦竹”试种成功,滨海湿地、海草床、海洋牧场等生态系统得到系统修复。

  “谁保护、谁受益”,山东在全国率先建立海洋生态补偿机制,推动“蓝碳”变“真金”,让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向未来而去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要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向海图强之路。

  山东,正是这条道路的坚定践行者。

  从“海上山东”到“海洋强省”,山东用一组组数据、一个个项目、一项项制度,构建起现代海洋经济的“四梁八柱”。

  面向未来,山东提出到2027年,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达22亿吨,海洋经济总量突破2万亿元,打造全国海洋经济引领区。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