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潍坊职业学院师生在402个大棚里的初心与答案

  2023年暑假,我带领一群学生回到老家,一同当起了“菜农”。

  初识大棚:指尖泥土,心上花开

  学生们初来那几日,一头扎进大棚,对周遭一切充满新奇。他们好奇摸索棚内物件,蹲在垄沟旁,惊叹一根藤蔓竟能挂满累累西红柿,或为能生吃的鲜嫩茄子雀跃不已。

  每日,他们随农户日出进棚、日落出棚,挥汗如雨,忙里忙外。总能听见叽叽喳喳的讨论,今日帮东家摘了多少黄瓜、替西家薅了多少杂草,干劲十足。

  指甲缝嵌着洗不净的泥土,眼中闪烁的却仍是初入大棚的“新奇”与“好玩”,仿佛将农事当成了另一种“农家乐”。

  夜话惊心:笑语落处,忧思生根

  一个寻常夜晚,忙碌过后,我们围坐农户院中木桌旁吃饭。桌上农家菜摆得满满当当,棚外月牙悄然悬上树梢。

  大家正吃着,村里的老宋吧嗒着旱烟,目光投向自家大棚方向,像自语,又像对我们念叨:“这棚,越来越难种喽……地没劲儿了,毛病也多了。”有学生随口接道:“现在地里不是隔段时间就会施肥打药养地吗?”老宋苦笑摇头:“啥药啥肥都使了,地该板结还板结,该长线虫还长线虫。这土里的病,治起来难啊,难寻良方。”饭桌一时沉默,空气凝滞。另一农户接过话头,语气带着菜农特有的豁达与无奈,半开玩笑道:“嘿,咱这大棚土壤的毛病啊,就是个‘种就会有’的问题!从建棚那天起,就注定啦!”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