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谈|6年投115颗卫星,山东产业何以“上天”
2025-09-11 15:20 大众新闻
见面会上亮相的济钢集团也是这方面的样板:济钢从配套生产零件、部件入手,逐步集成为组件、结构件,从为头部商业航天企业承制零件、部件进入航空航天产品市场,不仅基本实现由“靠钢吃饭”到“无钢发展”的蜕变,更成为山东省航空航天骨干企业、济南市空天信息产业链主企业。今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核准批复济钢集团卫星制造项目。
以用兴业,强化落地。价值创造是新兴产业生命力的来源,唯有落地服务、扎根市场,新兴产业才能获得长久发展的底气。
山东各地在突出自身特色、发展商业航天产业的同时,注重与高端装备、物流、文旅等多业融合,确保能拓展产业维度,提升综合效益。而一批商业航空中坚力量手握核心技术,扎根关键环节:东方航天港上线全栈国产化的“数字地球引擎”,建成投用省级新型卫星数据智算中心,搭建卫星垂直产业体系;济钢集团瞄准通信卫星、低轨星座、5G/6G基站等场景做文章,研发的空间行波管可将微波小信号放大十万倍,目前已建成多频段柔性生产线,年产能达100支;东方空间将箭体结构模块化,支持生产环节中集中备料和快速批量化制造,让火箭像乐高积木一样灵活适应任务需求,大大提升火箭生产效率;青岛上合航天科技有限公司打造庞大的物联网星座,聚焦智能网联汽车、海洋渔业、工程机械、低空出行、应急通信等行业提供高可靠、多元化、高性价比的卫星数据通信服务及整体解决方案……他们前进的每一步,都在于推动“九天揽月”的浪漫加速落地成为惠及日常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