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稻香黄河口 | 稻香与羽翼齐飞 3.7万亩生态水稻田筑造鸟类“粮仓”

2025-09-12 14:45   海报新闻

  大众网记者 李欣 封富璘 东营报道

  在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一片特殊的水稻生产基地近年来悄然兴起。这里不仅是优质粳稻和耐盐碱水稻的产地,更是保护区鸟类补食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该区域水稻种植面积约3.7万亩,平均亩产达1000斤,在实现农业产出的同时,更承担着守护鸟类栖息地、维护湿地生态的重要使命。

  据山东黄蓝生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办公室负责人张宗广介绍,该基地主要分布在大汶流和黄河口两个管理站辖区,采取“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模式,积极探索水稻种植与湿地保护相融合的新路径。这一实践的背后,源于保护区内日益增长的珍稀鸟类越冬食源需求,以及黄河三角洲土壤盐渍化、生态脆弱性带来的双重挑战。为此,公司联合山东省农科院制定了《鸟类补食区专项规划》,并出台水稻、小麦、玉米的《绿色生态种植规程》,推动标准化、生态化种植管理。

  2020年以来,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深入推进,以及黄河口国家公园创建启动,这片鸟类补食区也全面转向绿色农业模式。今年,公司进一步联合省农科院、国家粳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推行“三提三减”种植标准,即提标、提质、提效,减水、减肥、减药,通过精准灌溉、定量施肥和绿色防控,实现生态与农业质量的双重提升。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