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海岱楼 | 淄博朱家庄如何用一把“土”与“火”点燃国际艺术村传奇?

2025-09-12 17:49   海报新闻

  大众网记者 王越 淄博报道

  暮色像打翻的调色盘,靛蓝与琥珀在天空层层晕染。9月11日傍晚,淄博高新区朱家庄国际艺术村的“复兴窑”前挤满了人。17点28分,随着窑门缓缓开启,一股混合着木香与陶土气息的热浪扑面而来——来自9个国家近60位陶艺家创作的数百件作品,在历经3天3夜的柴烧淬炼后,终于揭开神秘面纱。有的器皿釉色如星空流淌,有的陶罐表面布满粗犷的火痕,每一件都镌刻着不同文化的印记。

  这是2025中国(淄博)朱家庄国际木火节的最后高潮,也是这座普通村落蜕变为“国际艺术村”的高光时刻。从6年前闲置的厂房,到如今柴窑烟囱林立、陶艺工坊遍布的文创地标;从依赖外部“输血”的传统农村,到靠文化“造血”实现产业闭环的乡村振兴样板,朱家庄的蝶变,恰是一场关于“土与火”的现代寓言。

  而这场蝶变的起点,藏在社区的一纸规划里——“打造建设、商业、服务、文化四大平台,建设文化艺术村”。2016年,当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丁邦海等20余位艺术人才陆续进驻时,朱家庄还只是淄博高新区四宝山街道一个普通的城郊村落。如今,这里已汇聚国家级、省级艺术大师20多人,建成共享窑13座,成为淄博市内首家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创新地标。

  文化破圈:从“非遗沉睡”到“指尖生金”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