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开展“鲁疆砼心,语筑未来”社会实践团队推普行动
2025-09-15 11:39 海报新闻
“‘慈母’的‘慈’是平声,读的时候要轻柔舒缓,就像妈妈的手轻轻抚摸我们……”伴随着志愿者温柔的语调,岳普湖县阿其克乡的推普课堂里,传来阵阵轻快的歌声与稚嫩的跟读声。团队为当地孩子精心打造了“古诗唱游”趣味小课堂,将古诗《游子吟》谱上轻快曲调,带领孩子们边唱边学。9岁的新疆孩子阿依努尔起初羞涩、不敢开口,在志愿者的鼓励下,她攥着衣角的小手慢慢松开,渐渐跟着节奏放声歌唱。几天后,她不仅能清晰地唱出“慈母手中线”,还能主动用普通话向青年志愿者提问:“老师,‘临行密密缝’的‘缝’是这样读吗?”原本枯燥的普通话学习,在旋律与互动中变得生动有趣。
当国家通用语言成为讲述红色故事的载体,知识的传递便多了一份厚重的传承意义。土木工程学院“走红的砼学”大学生理论宣讲团成员们走进推普课堂,先以标准普通话逐字引导孩子们读准“延安”“奋斗”“勤俭节约”等词汇,再通过一件件文物、一张张照片,把《周恩来的“三用”大衣》的故事娓娓道来:“这件深褐色皮质大衣,是周恩来同志在延安时期常穿的‘宝贝’,它能当大衣穿、当被子盖、当坐垫用,一件衣服承载着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创业的作风……”。孩子们跟着宣讲团成员们重复“艰苦创业”“优良作风”的发音,在跟读中熟悉词句,在故事中触摸历史,在革命精神中汲取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