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聚支撑“蓝色经济”动能澎湃丨走在前 挑大梁 · 海上新山东
2025-09-15 16:45 山东新闻联播
目前,东营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区被成功认定为2024年省级现代海洋特色产业集聚区。
延伸集聚产业链条的同时,山东还在集聚区搭建平台,推动技术创新突破。这几天,青岛一家海洋生物公司正在生产一批海藻多糖药用空心胶囊,在这里,海洋植物经过创新应用变成了下游医药企业绿色转型的生物原料。
青岛聚大洋藻业集团副总经理吴洋介绍:“小小一粒胶囊,因为它是随着药物一起进入到消化道里面去。海藻胶囊因为它的原料是比较天然的,生物安全性是很好的。”
传统明胶胶囊原料主要来自动物皮骨,存在重金属残留的可能。企业依托园区搭建的创新平台,联合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攻克海藻多糖胶囊溶胶配方和干燥技术,让产品实现了从工业级到食品级再到医药级的“三级跳”。
青岛聚大洋藻业集团董事长吴仕鹏告诉记者:“一吨食品级的海藻胶也就10万人民币左右,用在医药方面,它就得是一百万甚至二百万到三百万元,我们未来呢,从8条(生产线)到32条,100条最终要实现200条线。”
目前,青岛西海岸新区现代海洋生物产业集聚区汇集了聚大洋藻业、明月海藻等80余家海洋生物医药企业,逐步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生态。以链主项目、特色产业、专业园区为发展主线,山东统筹利用中央和省各类海洋产业扶持资金,海洋特色产业集聚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海洋处处长单昆表示:“目前,已培育13个集聚区,涉海规上企业总产值超1400亿元,涉海产业集聚度达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