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探路黄河三角洲盐碱地转型:山东大学实践队解码东营农高区生态治理

2025-09-15 15:29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浪潮正劲,盐碱地治理是农业绿色转型关键。近日,山东大学澳国立联合理学院齐鲁碱土新农探研队踏入东营黄河三角洲农高区。这片由黄河泥沙淤积的“年轻土地”盐碱问题突出,却也藏着生态与农业革新潜力。实践队肩负使命,深入探索盐碱地变良田、创效益的密码。

  对话科研先锋:解析滨海盐碱地治理的东营方案

  抵达东营黄河三角洲农高区后,实践队第一时间与农高区科研团队展开座谈。研究人员介绍,作为黄河入海口所在地,特殊的成陆过程和海水浸润,使得这片土地盐碱化程度极高,土壤板结、肥力匮乏,曾长期被视为农业生产的“禁区”。

  在与科研人员的交流中,团队了解到东营农高区独创的“一核三类五策”基本策略: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针对滨海盐碱地类型划分滨海潮滩盐土、滨海盐化潮土、滨海沼泽盐土三类治理对象,因地制宜实施“排盐降碱、培肥改土、节水灌溉、耐盐品种选育、智慧管理”五大策略。“我们通过暗管排盐系统构建地下排水网络,将盐分排出土壤;利用生物炭、微生物菌剂等改良材料,逐步恢复土壤活力。”科研人员指着实验数据介绍道,“这些策略不是简单的技术堆砌,而是经过多年田间试验打磨出的‘组合拳’。”如今,示范区内土壤含盐量从3%降至0.3%以下,曾经寸草不生的盐碱滩,已逐步变为适合多种作物生长的沃土。

  探访种业基地:解密“以种适地”的现代育种体系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