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感知日照丨育儿补贴,不该变成商家“涨价跷跷板”

2025-09-15 16:47   莒县发展和改革局

  李照东

  国家育儿补贴刚刚落地,本是一张给年轻父母的“减压券”,意在降低养育成本、提振生育意愿。然而,一些奶粉、尿不湿品牌却迅速把政策信号曲解为“涨价令”,终端价一夜之间上浮10%—15%,相当于把政府发放的红包原封不动甚至加倍收回。

  消费者在社交平台自嘲:“领了两千补贴,转身就被尿不湿赚走一千八。”这种“补贴—涨价”的剪刀差,不仅吞噬了政策红利,更在心理层面放大了“生不起也养不起”的焦虑,直接削弱了国家人口战略的实施效果。值得警惕的是,这并非偶发的市场波动,而是部分头部品牌利用渠道集中、信息不透明、产品刚需属性强等特点进行的“默契抬价”。若任其蔓延,育儿补贴将异化为对垄断利润的二次输血,阻碍人口发展战略的推进。

  要让育儿补贴真正留在家庭、补给母婴,而非流入垄断利润的口袋,亟需社会各界协同发力,打造出透明、稳定、可预期的育儿环境。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