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从“秦都”咸阳到黄河源头,秦刻石见证中华文明的千古之谜

2025-09-16 10:14   新华社

  一块刻有秦代文字的刻石出现在高原腹地,难免引发学界争议——如何确定它不是后世仿刻?如何用科学证据替代“专家经验判断”?专家团队用一套“组合拳”式的科技手段,为尕日塘秦刻石的真实性筑起了“铁证”——经高精度信息增强技术,刻石文字可见明显凿刻痕迹,采用平口工具刻制,符合时代特征。经矿物和金属元素分析,排除利用现代合金工具凿刻的可能。刻痕内部和刻石表面均含有风化次生矿物,经历了长期风化作用,排除了近期新刻可能。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赵超等专家认为,国家文物局此次科技鉴定,不仅是对尕日塘秦刻石的单独验证,更开创了国内石刻文物鉴定的新范式——第一次用系统性的科技手段为单块古代石刻“断代验真”。

  ■解码:从昆仑神话到精神原乡

  当刻石的真实性被证实,它所承载的文化意义开始浮现。为何几千年来,中国人始终执着于“寻找昆仑”?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赵宗福认为,昆仑是数千年来中国人无法磨灭的精神情结。地理上的昆仑与文化上的昆仑互为依存,而追寻昆仑也早已超过地理科学的范畴,成为中华民族追寻精神家园的“心灵史”。这种传承千年的神圣内核,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承共同精神家园也有着强大的感染力与凝聚力。

  ■回响:一块刻石的文明重量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